点击阅读全文

仙桥蚕花

金牌作家“杨柳霏霏”的小说推荐,《仙桥蚕花》作品已完结,主人公:杨素玲韩耀亭,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:白潭,一个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水乡小镇,面积约两万平方千米,自古繁华,商贾云集,民风淳朴,是浙北地区大运河的重要商埠全镇河道如网,临水而建,因水成街;古宅成群,古桥飞跨溪塘,河畔绿树成荫;河道舟楫不绝,河巷笑语不断,宛如河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也宛如是位恬静的江南女子白潭镇上的韩家,今日可谓是张灯结彩,敲锣打鼓,鼓乐齐鸣,韩家老爷韩骏文的远房堂弟韩耀亭今日成亲,他比韩骏文小了整整十三岁韩骏文的曾祖...

仙桥蚕花 在线试读

白潭,一个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水乡小镇,面积约两万平方千米,自古繁华,商贾云集,民风淳朴,是浙北地区大运河的重要商埠。全镇河道如网,临水而建,因水成街;古宅成群,古桥飞跨溪塘,河畔绿树成荫;河道舟楫不绝,河巷笑语不断,宛如河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也宛如是位恬静的江南女子。

白潭镇上的韩家,今日可谓是张灯结彩,敲锣打鼓,鼓乐齐鸣,韩家老爷韩骏文的远房堂弟韩耀亭今日成亲,他比韩骏文小了整整十三岁。

韩骏文的曾祖父是个乡绅,为人忠厚,读了一辈子的书,有些家底,到了韩骏文父亲的时候,太平天国入了白潭时被抓了壮丁带回了营房,因为韩骏文的父亲是个贡生,识字,于是就安排了他做文书之类的工作,韩父没有办法,只能先答应下来,三四个月之后,找了个机会连夜逃回了家中,一路上风餐露宿,找了个庙宇暂歇息,才修整了不少方能安全回到家中,见家中亲人都安然无恙才抱头痛哭。

此时韩祖父已经过世几年,家中已开始走了下坡,经此一难,便又开始快速衰落,家底快见底了,从未经商,书香门第的韩家便分了家,此前因为种种原因还未来得及分。

年少的韩父就开始在酱园店里做起了学徒,再从学徒做起了伙计,之后就做到了酱园店的主管,攒了些钱财家底,办了一个蚕茧小厂,再经过韩骏文手中,已经逐渐稳定。

当年分家但是大部分还是住在一块的,这韩耀亭是韩骏文四祖父的唯一孙子,四祖太爷一家当年生活得比较不好,把韩耀亭送去了学弹词,如今韩家在往上走,便把他接回了韩家,韩骏文也没有同胞的兄弟,在同一辈中,他最大,其次就是韩耀亭,也将韩耀亭视作亲弟。

韩耀亭今日娶妻,脸上未见有多高兴,反而平平淡淡的,轿子落在韩宅四厅门前,韩耀亭牵着新娘子的玉手,拜了堂,入了洞房。

夜晚酒席,韩耀亭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,喝着一杯又一杯的喜酒。洞房内,新娘子杨素玲正坐在喜床中,用手半掀开红盖头,向四周瞧了瞧,又放下。

洞房外,十三岁的韩淑云与八岁的韩逸然正偷偷地跑来看新娘子。

“来了来了。”韩淑云听到有人过来了,立马拉着韩逸然跑了。

韩耀亭踉踉跄跄地走进了洞房,用手摘下了杨素玲的红盖头,“睡了吧。”立即解衣而睡。

杨素玲没弄明白就见韩耀亭已经睡着了,上前去推了他几下,纹丝不动。

“哦,醉啦。”心中自语道,也解衣而睡。

第二天,杨素玲在镜前梳妆,陪嫁的丫鬟绮儿替杨素玲戴上珠钗首饰,要去拜见韩家的长辈了。

韩宅一共五进深,每个厅各有两厅,一厅三大开间,共七个天井。韩耀亭住在五厅。

杨素玲感叹,果然是大户人家。

韩骏文上边有一个七十五岁的母亲施氏,如今在长辈里面她最大。

韩耀亭的母亲是汪氏,这些杨素玲都一一拜过了,接着,其他房的也都认识了一下。

“弟媳妇,刚嫁过来,可别拘束了。”韩骏文的妻子胡氏对杨素玲说。

“素玲,你既然嫁过来了,成了我们韩家的媳妇,规矩嘛,要知道。”汪氏这时候发了话。

杨素玲道:“是,媳妇知道。”

“我还没有讲完呢,不要插嘴!”汪氏不悦起来。

杨素玲见状立即道:“阿婆娘娘请说。”心里想着:果然来了一个下马威。

身旁的人都知道汪氏是拿出了当婆婆的架子了,都静静地在一旁看着,韩耀亭更是一言不发地喝了口茶。

汪氏继续道:“捞娘应生儿育女,伺候长辈与自己的丈夫,这些都不可懈怠。”说完了以后,停顿了一下,杨素玲望了两眼:“妈说的是,媳妇一定牢记在心,媳妇刚刚嫁到韩家来,还有木牢牢地方不晓得,还需要阿婆娘娘多教教媳妇才是。”

杨素玲本来只是想谦虚一下,没想到汪氏并不满意:“你那个亲姆没教过你什么呀!还要我这个阿婆娘娘做什么事!”

杨素玲一时语塞,尴尬地不知说些什么。

这时施氏对汪氏说:“你不要这样讲,素玲她刚嫁也一定不全知道这里的状况,当然要你这个阿婆娘娘多去提点一下她才可以。”

“哎呀,是我急了,素玲,可别怪我啊。”汪氏被施氏这么一说,还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。

“没呢没呢。”杨素玲摇头笑了下。

汪氏又对韩耀亭说:“耀亭,你也是,不可懈怠你的媳妇,吾们以后可是一家人了。”

“明白的。”韩耀亭看了杨素玲一眼,只是简单地笑了一下。

从正厅中走出来,韩耀亭对杨素玲说:“我有事去书场一趟。”说着就走了。

杨素玲还没有走几步就被人给叫住了,回头一看,“大嫂。”

韩骏文的媳妇胡惠君走了过来,“弟媳妇,五婶娘在厅中的话可别见怪了,五婶娘呀,她刚做了阿婆娘娘,太急了。”

“不怪不怪,阿婆娘娘也有她的难处,我这个做媳妇的也应该多体谅一下才是。”

“你能这么想最好了,以后有什么事情多找你这几个阿嫂好了。”

“谢谢大嫂,那以后就多麻烦你们啦。”

“以后你可以叫我姐姐。”

“胡姐姐!好,好。”胡惠君又对杨素玲说:“还有一点,二爷的腿不好,这点你之前也知道,要好生照顾,不然二爷脾气不好了,你不是也就不好了。”

“我知道啦,多谢姐姐。”

到了三朝回门的时候,杨素玲和韩耀亭同坐在一辆黄包车内,也许是回娘家了,杨素玲是有挂不住地兴奋与喜悦,韩耀亭看着坐在身边的杨素玲忽然把手搭上杨素玲的肩膀,杨素玲又惊又喜,这算是婚后的第一次亲密,韩耀亭凑近了杨素玲,在她的耳朵边悄悄地说:“一会儿到了你那儿,你搂我搂紧点。“

杨素玲心中正激动着,什么也没想就立即点头。

黄包车到了杨家,杨素玲搂着韩耀亭,杨父杨母早已出门迎接,杨素玲一见父母就立刻小跑上去和他们相拥。

杨素玲的哥哥杨岸明带着自己的儿子镜满来见杨素玲,杨素玲欢欢喜喜地逗镜满,杨母单独跟韩耀亭去讲话。

“我这个囡囡,脾气有点倔,多让着她点,养了这么大还要送出去。”从衣袋里拿出了几块大洋。

韩耀亭忙说:“诶,阿姆,这多见外啊。”

“多照顾她一点,做亲姆的怕自己囡囡吃亏,再说丈母娘给女婿点铜钿又没关系。”

“阿姆放心,她是我的捞娘。”

之后在韩家,杨素玲起初还是挺新鲜的,但一连二十多天以后,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,与韩耀亭似乎没有了那日回门时候的亲密,想来是有些刻意了,而且夫妻之间话语少了。

她想帮韩耀他磨墨,“不用了,我自己来。”

给他做饭菜,问他好不好吃,只说了一句:“还行。”

每天晚上他早早地就睡了,有时给他整理衣物,他只说:“别动,先放那。”

杨素玲想,回门那日那么亲密也是做戏给自己爸妈看的,想起心中就更郁闷了不少。

“绮儿,你说说看,我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吗?我来了韩家快一个月了,二爷什么事都不太想让我去做,我和他每天也讲不了几句话,到底哪里不对呀?”

绮儿说道:“可能是二爷是白潭镇的响档,一天天基本都在书场里,二爷比较醉心于弹词技艺,哦,所以才没什么空与二奶奶你讲话?那娶了妻后也不能这样呀,不会是有什么事吧?”

“我得去问问他,不行,不能明着问,我要、我要去试探一下。”

当晚吃饭的时候,杨素玲故意对韩耀亭说:“我做的饭是不是不好吃?”

“没有,挺好吃的。”韩耀亭的表情似乎有些冷淡。

“那怎么没见你。。。。。。是不是这几天累了?唱书唱累了吧。”

韩耀亭吃了两口菜,“明天要有一天的书唱呢,那才有的累呢,好了,吃饱了。”起身就走,杨素玲立马对他说:“二爷,你要是有什么事,可一定要跟我讲啊,我是可以帮你的。”

“没事,别乱想。”韩耀亭对她笑了下就一脚踏出了门槛。

“嗯,又不理我。”杨素玲再次郁闷地放下了手中的碗筷。

“二奶奶。”绮儿过来安慰,杨素玲沉默了一会儿,说道:“明天我去给他送饭去。”

小说《仙桥蚕花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

点击阅读全文